绕不过去的经典|法布尔昆虫记的几个版本及共读建议
某天在二楼,力力同学说想读书,我从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熊田千佳慕的《彩绘法布尔昆虫记》,这套还从未读过:
读完一本,把另外几本也拿出来,力力很是惊叹。
不过我又想起家里还有一套《昆虫记》,哥哥三年级时买的,是时候拿出来给弟弟了:
力力选了螳螂这本,熊田千佳慕的不读了。
好长的故事,读完半本54页嗓子就有冒烟的感觉了。对于二年级的力力来说,这套确实更有吸引力。
力力还很有兴致地听我读了封面勒口的法布尔简介,第一次有这么好的耐心听完这么长的文字:
大师活到92岁,热爱大自然的人长寿啊!
睡前读了后半本。
正值寒假,读书的大好时光,趁机把这套刷了吧。相对普通的图画书,这套的文字量大了很多,对力力的阅读来说是个提升,我也感受一下这套书的文字(当初哥哥是自己读的)。
一个星期下来,读了7本,以下是在微博的几则记录:
#寒假#力读,今天早餐时间先读蜘蛛,读完这页翻页时,力力说:他已经用过两个“一举一动”了:
要读天敌部分我去洗碗让他先看,回来后力力说这个故事不用读了,他不喜欢可爱的波波倒霉,看来是看懂情节大概了。
“圆网蛛”被我读成“圆蜘蛛”,力纠正,嗯,他也在看文字。
又读一本情节惊险的《蔬菜大食客》,2本下来,我的喉咙啊……
#寒假#力读,今天早餐时段读蝎子,读完这页文字,我让他自己看毒王是男是女,不要老是问我了:)
看到了“她”字:怎么都是女的?
不过马上明白过来:女的才能生宝宝啊!
确实,在昆虫世界,雌性绝对是主角。
在这张图中看到了“逗号”,二年级的娃对标点符号很敏感。
看我有点迷糊(我只顾读文字没仔细看图嘛),力力同学给我解释了蝎子的身体构造。
昆虫眼中的人是“会动的树”,很有意思。把回归故乡作为贯穿整本书的主线,故事改编还是很有心思的:
#寒假#力读4,三个晚上睡前读完粪金龟。
借爱听故事的神奇手的强大八卦功力,探听各种蜣螂、粪金龟和圣甲虫做粪球大法和生活习性:
神奇手和小偷的过招,描写得很有趣:
西绪福斯读起来有点拗口有点耳熟,原来是“西西弗斯”:
《大自然的清道夫 金粪龟》这本很适合诱惑小朋友尝试读《昆虫记》,因为孩子们对便便可没什么抵抗力:)
作为文学和科普的经典,《法布尔昆虫记》一直出现在各种推荐书单里,也是中考名著必考书。
知名度太高,必然会出现版本众多的现象。下图是我家的几套:
大概研究了一下,整理如下。
1.熊田千佳慕《彩绘法布尔昆虫记》
内页长这样:
5册,文字不多,最大的特点是画美,熊田千佳慕先生也是一生热爱自然、喜爱昆虫,他画的“昆虫记”系列曾分别于1981、1983年两度入选意大利波隆那国际图画书原画展。
2. 最美的法布尔昆虫记
这套我没有收,不过听身边的好几个朋友赞过。
12册,12种昆虫,故事性应该比上一套强。小林清之介、松冈达英、泷波明生、内藤贞夫和森上义孝,作者和绘者的阵容可谓豪华。
3-6岁的孩子接触昆虫记,可以从上面两套中选择。
3. 韩国版《法布尔昆虫记》
就是我最近和力力读的这套,故事改编的很好,插图也说得过去。
6岁左右、可以接受文字较多的孩子可以选择这套,小学中低年级都合适。
这套后来又出了注音版,不过价格高了1/3。
4. 全译本《昆虫记》
法布尔的《昆虫记》有10卷,中文版大部分都是选编或改编(一般的孩子也不太可能啃完10本。)
花城出版社的这套是全译插图本,也是目前惟一的中文全译本。看介绍说是直接译自法文版原著,未作任何删节。
适合“昆虫迷”,力力以后有可能会看,不过我还没收。
5. 黑皮新课标《昆虫记》
作为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、中小学生必读名著,最迟初中阶段一定要读《昆虫记》了,因为中考会考。
小小象老师推荐这本黑皮新课标,48章,所选篇目基本可以覆盖中考考点。
(另外,对于时间不多的初中娃来说,直接读学校老师推荐的版本就好。)
6. “果壳网”版《昆虫记》
这本由“科学松鼠会·小红猪翻译组”科普达人戚译引翻译,电商书名标题标有:“果壳网”Ent、《博物杂志》张辰亮推荐插图版。姑且称之为 “果壳网”版《昆虫记》吧。
这个中译本最大的特点是订正了动植物的翻译名称,从科普的角度确保正确,方便进一步查询相关物种信息和学术资料。插图很美、纸张也很舒服。
既然绕不过去,不妨让娃早点接触《昆虫记》。与其中考前被动地背不知所云的知识点,不如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时候开心读经典。
那么,如何读?
我的建议有二:
一是选择合适的版本,可以参考我上面列的,如果预算有限,最好先去图书馆借、或带孩子去书店翻翻,选择他/她喜欢的版本。
二是要适当引导,让孩子对昆虫有一点兴趣之后再读,效果比较好。
我之前写过一篇:喜欢虫子的小小园艺家,力力从年初养蚕开始、到热读《生命的故事》、再到捉虫子养虫子,培养了对昆虫浓厚的感情,所以《昆虫记》共读起来饶有兴趣。
就如我在 如何引导孩子爱上科普书 所说:
我觉得所谓的“科普”精神,就是对世界的好奇心:对某样东西感兴趣,所以想知道关于它的一切。自己研究也好、从书上看也好、问人也好、上网查也好,所做的一切,都是源于对那样东西的强烈兴趣。
书和生活经验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所以,在读《昆虫记》之前,不妨和孩子一起观察研究一下身边的昆虫。在读书的过程中两厢对照,这样的共读才是孩子喜欢的共读。
往期: